法国画家弗朗西斯·毕卡比亚是达达艺术的典型代表。他从崇拜印象主义转到热中立体主义,是他在巴黎美术学院和装饰美术学校学习时期的事,他参加了一个立体派小组,作“黄金分割试验”,后来又加入德劳内等人的“俄耳甫斯主义”。阿波里奈尔写过一本《动物寓言集》,其中一篇题为“俄耳甫斯”。因当时立体派有4种不同风格,于是他用这个篇名来定一种画派。这个“俄耳甫斯主义”,是“用一些假借的材料来表现艺术的新组合。它不是根据视觉得来的现实,而完全是出自艺术家的创造,或由艺术家所具备的强烈现实感所引起。这一风格的作品,必须同时能显出一种纯美的力,明确的结构和崇高的含义,这是纯艺术的主题。”
他的一生就是在改变着住所、朋友、思想、风格,为一种事业而斗争,然后再来反对这种事业,从而争取一个新的事物,然后再把它抛弃掉。他是由祖传意识和性格造成的无政府主义者,是个既啰嗦又具破坏性的画家。他嘲笑一切,包括嘲笑自己,并且喜欢诋毁一切思想、机构和人。他的多疑使他独断专行,他的自由更是到了绝对自由主义的地步。毕卡比亚算是他那时代的一位大家,而且更算得上是一位人物。
这一幅拼贴画《画布上的羽毛和木头》作于1921年,有119×78厘米。如果说它是典型的达达作品,那么达达又将成为波普艺术的先驱。其实,达达派是反艺术的。 达达派主张摒弃一切传统的审美观,声称艺术与美学无关,当然也不要艺术的节奏、匀称、和谐等等了。他们要创造的艺术是一种符号,在诗歌上,是无意义的字句组合:拿一张报纸、一把剪刀,把文字剪下来,照你所需要的诗歌长度,任意排列这些剪下的文字,便是一首诗。这种艺术虚无主义的态度,正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在美术上的表现。比如他的《扎拉肖像》,画上没有人像,尽是些圆圈、直线、曲线,加上毫无关联的字句(幻影、确实性、观念幻术、蒸发、花、香),然后写上扎拉的名字,即是一幅“肖像”。
作为达达派的创始人之一,他吸引了许多年轻画家。毕卡比亚的创作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,一直在变革之中。他一段时期抽象,又回到具象艺术上;画了一段时间的超现实主义作品,再去重操学院派裸体创作,这也正是他创作的独特之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